当前,PPP风险可按项目运行状态划分为全过程风险和阶段性风险两类。除了对政府、社会投资人产生直接影响外,这些风险还可能传导至财政、金融系统,影响国家经济运行和发展。因此,有必要系统梳理这些风险,预先防范。
全过程风险,是指所有PPP运作方式和项目建设运营的各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:
◆ 认知风险。大多由地方政府、项目发起者对项目合作方式、政府付费方式、双方利益风险分担方式、操作程序等要素把握不准所致。
◆政治风险。影响因素有政府信用(国有化)风险、政府越权干预风险、政府决策和审批延误风险以及公众反对风险。该风险的承担者为政府方。
◆ 法律风险。PPP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备,现有法规制度文件存在抵牾,法律适用存在不确定性,导致PPP项目操作无法可依。
◆政策风险。该风险来自国家、地方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。PPP项目生命周期一般较长,在此期间,决策者更迭、客观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等,都会给项目带来影响。
◆合同风险。因合同条款不规范、不严谨,导致双方权责不清。
◆ 金融风险。为防范此类风险,可要求政府出具履约担保,或在合同中排除项目公司的违约责任。
◆不可抗力风险。主要有自然风险(自然不可抗力事件)和社会风险(政治不可抗力风险事件)。消除此类风险的途径为:将可以投保的事项进行投保;对于不能投保的事项,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种类、风险分担的比例、赔偿责任等。
阶段性风险,则指存在于某种运作方式或发生于项目运作某个特定阶段的风险。具体包括以下几种:
◆建设风险(项目建设阶段)。主要为地质和文物保护风险、环保风险、供应风险、技术风险、工程建设变更风险、建设成本超额风险等。
◆ 市场及运营风险(项目运营阶段)。主要为竞争性风险、市场需求变化风险、供给能力不足风险、运营成本增加风险、费用支付风险、收费标准变更风险等。
◆ 所有权移交风险(项目移交阶段)。涉及残值风险和回购风险。前者发生在项目经营期结束后,所有权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转移时,主要由资产所有者承担。因此,PPP协议应明确约定移交阶段的资产情况、技术标准、适用年限等。对于后者,政府可在PPP协议中约定回购阶段对项目建设标准、技术要求、质量认证等的评估检查,以评估的实际价格回购项目资产。